輔大社會系戴伯芬教授講座:礦場裡的愛與生命的韌性
2024年11月27日,輔仁大學心理學系的教室裡洋溢著深刻而感人的氣氛。輔仁大學社會學系的戴伯芬教授,帶著她對台灣礦工生命故事的研究,為現場師生講述了一段既動人又啟發人心的故事。這場講座不僅是學術研究的分享,更是一場對生命堅韌的禮讚,對社會公義的呼喚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外祖母的生命故事:礦場中的女性堅韌
戴伯芬教授溫情地講述了她外祖母張曾桂的生命故事。張女士16歲便踏入海山煤礦,面對礦場中的高強度勞動與隨之而來的生命考驗。在丈夫因礦災不幸離世後,她堅強地迎接家庭的重擔,甚至曾在沒有任何幫助的情況下,獨自生下孩子並親手剪斷臍帶。
“我外祖母不只是家中的支柱,更是那個年代無數女性礦工的縮影。” 戴教授哽咽地說道。她用細膩的描寫讓聽眾感受到女性礦工在社會與家庭雙重壓力下,如何撐起一片天,挑戰著傳統的性別角色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研究的起點:從家族故事到社會記錄
戴教授提到,一封來自寫作補助計畫的電子郵件,激發了她記錄外祖母生命故事的念頭。當時96歲的外祖母,記憶猶新地回憶起那些年在礦場的生活片段,讓戴教授深刻意識到,這些故事需要被珍藏與傳承。
她坦言,研究的起初,她試圖用客觀的社會學視角來分析這段歷史。但隨著對外祖母經歷的深入理解,她的研究漸漸轉向更感性、更貼近人心的書寫方式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為礦工發聲:倡議與行動
戴教授不僅是一位研究者,更是一位行動者。她提到1984年台灣三大礦災,讓無數家庭瞬間陷入困境,其中也包括她的外祖母。
她尖銳地批評了當時政府的救助措施,並呼籲應增加對礦工及其家屬的支持與透明度。她用真誠的語氣說:
“礦災後的每一天,都是對家庭與生命的考驗,社會不能對他們的傷痛視而不見。”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展望未來:用影像傳遞希望
戴教授還透露,她正著手製作一部紀錄片,聚焦於外祖母與阿美族礦工的生命故事。這部紀錄片將成為她的研究與行動的延續,目的是喚起更多人對礦工群體的關注。
“希望有更多人能透過這部紀錄片,看到過去的礦工是如何以生命和愛,築起今天的社會。” 戴教授鼓勵現場的師生參與這項計畫,為弱勢群體貢獻一份心力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啟發與反思:歷史的溫度,社會的責任
講座最後的 Q&A 時間,現場師生熱烈提問,並分享自己的感受。一位心理學系的學生感慨道:
“戴教授的故事讓我重新思考家庭、社會與個人的責任。過去的每一段歷史,都是我們今天努力的起點。”
戴教授的講座如同一盞溫暖的燈,照亮了那些曾被忽視的礦工生命,也喚起了人們對歷史與社會責任的深刻思考。
“每個生命的故事,都是值得尊重與珍視的。” 戴教授以這句話結束了講座,現場響起熱烈掌聲,久久不散。
輔大心理系學術演講-【生命史與社會行動】
講題:生命史與社會行動
時間:113年11月27日(三)12:10-13:40
講者:輔大社會系戴伯芬教授
地點:聖言樓851
摘要:戴伯芬教授從承載濃厚生命情感地書寫阿嬤,以「末代女礦工-張桂的生命故事」,獲得「在場.非虛構寫作獎」,到結合生命史與教學,執行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案「尋礦˙人--新北市土城海山祖田坑礦工口述歷史計畫」,讓學生實際貼近礦工世界,後更進一步倡議「礦工的命也是命:災後40年,要真相、討人權」運動。從敘說自己生命史,探究他人生命史,到倡議用生命史情意交織的公義世界,戴伯芬教授無疑為我們展示了質性研究的核心價值:與社會的關聯性和熱情﹐值得更多後進循跡跟進,成為有溫度的研究者!